
中核清大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遵循“一个产业、一个集团”的经营原则,全面打造以智能制造、城市服务、实体投资、金融服务等为主业的科研型综合集团。中核清大经过整合重组后,以智能终端产品为主,以工程技术服务为辅,以产品应用示范场景投资为载体建设,积极参与城市精细化经营管理,全面以EPC+F+O模式参与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下设智能设备、新型材料、金融服务、城市建设、资产管理、产业孵化六个体系独立经营,并在深圳和上海设立双总部管理。

2025年3月27日下午中核清大董事长尹学军在企业经济运行交流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中核清大将会要求各个产业体系机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企业布局的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对城镇产城融合的全面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科技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企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产融经济的迫切需求,尤其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释放新质人才动能,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中核清大通过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打通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能够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的赋能效应。坚持在自有投资的产业载体内,严格落实“种子培育、陪跑助长”的经营理念,产业业态以上下游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针对性产业服务策略,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不同,对产业扶持要求也不同。针对自身控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切实为项目载体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大政策宣传和辅导力度,帮助科技型企业第一时间将政策应用到企业创新发展之中。积极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打好产业政策“组合拳”,持续保持“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让入驻载体的科技型企业放心大胆地发展。


项目产业载体对本地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链进行全面分析,从补链、强链、延链入手,加快培育以智能制造、新型建材、药食同源为核心的本土支柱产业及龙头企业,把项目载体的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那些符合区域发展实际、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上,推动项目载体产业链中的产品生产力不断完善,主导产业主营业务形成城市产业多元产品同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地方产业实体做大、做强、做精,在产业服务体系上做实、做好、做细。
